南浔区:记菱湖戒毒社工姚大姐
  • 发布日期:2018-04-10
  •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近年来,菱湖镇妇联致力于联合多方力量大力推进平安家庭建设,联合法庭建立家事纠纷调解机制,联合司法所积极开展禁毒、平安、矛盾调解工作。作为菱湖镇戒毒社工的姚学萍,用她的细心、真心、耐心帮教涉毒人员,从一个对禁毒知识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到如今已成为很多涉毒人员的知心大姐,在平安家庭建设中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一、对症下药,强化戒毒决心

        姚学萍柜子里有厚厚的70多本谈话记录,内容记录着这些涉毒人员的心路历程和自我改变,其中就有小姚。

        因误信朋友并且追求一时的刺激,2012年小姚开始吸食冰毒,虽然生理上的瘾头并不大,但心里却总是想要来上几口。短短两年间,小姚在毒品上花费了近20万元。

       2014年12月,小姚开始在姚学萍的帮助下进行戒毒,每个月到镇禁毒办报到一次,面对面谈心、尿检。每到报到日的前一天,姚学萍总要仔细审阅之前的谈话记录,熟记重点内容,构思交流对策。用这样的办法,姚学萍很快就和小姚交上了朋友。小姚也从一开始的对抗,慢慢开始信任姚学萍,甚至还认真听取姚学萍的告诫,戒毒过程也变得及其自然和顺畅。

      “以前还要靠意志力‘镇压’一下,现在生活充实,想都不会想到了。”小姚说,他在纺织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12小时上班制,让他忙得根本没时间去想毒品的事情。

       “戒毒过程中,小姚变得越来越阳光,还结了婚,升级成了爸爸,我都替他开心。看着小姚越变越好,我工作起来也有动力!”看着小姚一天比一天精神,干劲十足,姚学萍很欣慰。她说,小姚现在每次来谈的最多的就是要努力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二、以心换心,建立信任关系

       在姚学萍负责的社区涉毒人员中,女性人员并不多,小费是让她比较费心力的一个。

         今年44岁的姚学萍有个21岁的女儿,因此在接到帮助小费戒毒的任务时,她有些痛心:这个胖胖的小姑娘跟女儿一般大,却因听信别人说吸毒能减肥而染上了毒瘾。

        小费第一次来报到时,姚学萍对她说:“我有个跟你一样大的女儿,你以后叫我姚阿姨好了,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姚学萍加了小费的微信,在她的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小费跟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去酒吧的照片。姚学萍意识到,断了小费与这些“坏”朋友的联系是戒毒的关键所在。

       姚学萍苦口婆心地劝她,年轻人喜欢去娱乐场所玩可以理解,但用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去潇洒,心里是不是有点愧疚呢?你有健全的身体,难道就不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花自己赚的钱不是更踏实有劲吗?小费在姚学萍的劝说下,终于决定要做出改变。

       当听说小费想要自力更生的时候,姚学萍欣喜若狂,她四处奔走、多方联系,最终帮小费介绍了一份商店收银员的工作,小费也欣然答应了去上班。可是没过几天,小费就告诉姚学萍,她跟顾客吵架了,工作做不下去了。

       姚学萍一边劝小费不要轻易放弃,一边赶紧跟商店老板联系,希望能再给小费一个机会,然而小费却执意选择离开。

        当时的姚学萍很失望,甚至一度自责没有照顾好小费,但姚学萍执拗的性格不容许她放弃任何一个拯救迷途孩子的机会。她不断地在微信给小费留言:“做事情不能碰到一点困难就退却,你还要恋爱结婚,将来还要做妈妈,不改变的话将来怎么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呢?”

        或许是被姚学萍语重心长的话语触动了,小费开始振作起来,愿意做出改变,主动与以前的“坏”朋友断了联系。如今,她在一家服装厂做包装工,还谈了一个男朋友,爱情甜蜜,生活也有了盼头。

三、由内到外,从家庭开始影响

       “姚姐,我老婆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去年元宵节,正吃汤圆的姚学萍收到了社区戒毒人员小沈的短信。看到小沈如今家庭幸福美满,对姚学萍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元宵节礼物。

       而几年前,小沈自己就是个让人操心的孩子。吸毒被抓,在公安机关作出社区戒毒的决定后,他根本没当回事,甚至都没去社区报到。

       姚学萍通过村干部找到小沈家,却遭到了冷遇。小沈家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态度非常冷淡,不愿意配合戒毒工作。在小沈家受到冷遇后,姚学萍意识到,要想小沈能彻底戒掉毒瘾,小沈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之后,只要有时间,姚学萍就通过电话、短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向小沈的父母宣传吸毒的危害性,给他们看因吸毒产生不良后果的教育视频。在姚学萍的不断努力下,终于说动了小沈父母。

        3天后,小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社区报到。在姚学萍的关心中,在姚学萍不厌其烦地劝导中,慢慢地,小沈对姚学萍从戒备转变为了信任,最后在姚学萍的帮助下顺利渡过了社区戒毒阶段。

分享到: